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杨宾)近日,“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国际汉学》创刊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分会2025年年会”在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分会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国际汉学》编辑部承办。200余位来自中国、法国、意大利、印度等国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以“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为主题,整理回顾《国际汉学》期刊30年发展经验,探索国际汉学与世界中国学研究的新征程,探寻中华文明世界意义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路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分会换届大会同步召开,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葛桂录教授当选第三届理事长,第三届理事会确定2026年年会由南京理工大学承办。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际汉学》主编赵刚在开幕式上指出,30年来,《国际汉学》从一本普通学术集刊成长为全国唯一入选CSSCI来源刊的海外汉学研究期刊,见证和推动了中国学术的国际化,搭建了中外学者对话的平台。新时代,《国际汉学》将持续发挥其引领力、创造力和影响力。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冰表示,《国际汉学》30年来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汉学学科建设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愿与《国际汉学》共同履行比较文学学科立足中国、对话世界的历史使命。大象出版社译文编辑部主任刘东蓬表示,大象出版社与《国际汉学》保持了20年的紧密合作,未来将持续关注和支持其发展,为海内外汉学研究者提供一个高端开放的合作平台。
本次会议设4场主旨演讲,分别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葛桂录,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范劲,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李伟荣,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党总支书记薛维华主持。会议设有14个平行论坛,围绕海外汉学史研究的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比较文学的学科体系、文明交流互鉴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会上,《国际汉学》主编赵刚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西平颁发“名誉主编”纪念证书,以奖掖其为《国际汉学》及海外汉学研究做出的卓越贡献;并向支持帮助《国际汉学》期刊发展的兄弟单位代表赠送《<国际汉学>创刊三十周年纪念文集》。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